为了更好地传承抗洪精神,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红方砖”宣讲团走出校园,踏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追寻之路,重温抗洪故事,传承抗洪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精神文化教育深入而持久地温润心灵,铸就冲不垮的“精神堤坝”。
追寻红色记忆,树立理想信念
6月21日,“红方砖”宣讲团的队员们来到抗洪广场,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抗洪纪念馆和纪念碑。这里的每一处遗迹、每一段历史都是共产党人寻找初心、接受思想政治洗礼的生动课堂。抗洪纪念馆以数字展示、实物展示、声音互动和场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九江市近年来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场景。从九江市抗洪抢险救灾的壮举,到长江干流防洪战线上的英雄事迹,馆内不仅展示了各种实时场景,还提供了有关的科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通过沉浸式体验、观看多媒体、图文资料、学习理论及聆听讲解员精彩的解说等多种形式学习,队员们对抗洪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参观学习完后,“红方砖”宣讲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抗洪纪念馆大厅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重温党员身上要肩负的责任。
队员合影
实践队员抗洪纪念馆宣誓
聆听榜样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6月22日,队员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寻访参加过九八抗洪的英雄人物。宣讲团的队员们来到社区,与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参与九八抗洪的退役军人王佐对话,聆听抗洪故事,感受榜样力量。
宣讲团成员对话王佐
1998年在九江长江城防大堤决口的危急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王佐所在子弟兵队伍第一时间赶赴抗洪前线。在抗洪过程中,他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许下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言。战士们不分日夜,奋战在一线,很多战友都累倒了。当地居民将自己家的门板拆下来给战士们当床,避免他们直接躺在地上,泡在水里。正是这“一块门板”后面的信任与温暖,才让战士们在最艰难的时候都不言放弃,坚守到底。
宣讲团成员与王佐合影
一幕幕场景令王佐终生难忘,战友们团结一心、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他不断前行。而军民鱼水情深成了抗击洪水、战胜洪魔的精神力量。如今的王佐虽然已经退伍到基层社区服务,但他时刻准备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退伍老兵的拳拳爱国之心,更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生动形象的榜样故事,使宣讲团成员接受了最直观的教育,个体身心得到了成长,心灵得到了洗礼。
宣讲创新理论 传承精神力量
6月23日“红方砖”实践队走出九江,远赴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清华中学,开始了五天的抗洪精神宣讲,开始了学习和弘扬抗洪精神的婺源之旅。
宣讲团宣讲“抗洪精神”
宣讲团成员走进清华中学各班,发放“抗洪精神”知识手册,在课堂上进行宣讲,介绍抗洪救灾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政府和人民解放军为解决洪涝灾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苦奋斗,也讲述了一些抗击洪涝的壮烈场面和英雄事迹,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同学们都被英雄的事迹感动了,纷纷表示要学习抗洪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现实生活的不竭动力。
学生在认真聆听“抗洪精神”
宣讲团与当地负责人合影
婺源县清华镇东源村书记胡进元说:“这样的宣讲活动非常有意义。九江虽是伟大的抗洪精神诞生地,但是抗洪精神也是我们江西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应当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宣讲,宣讲团成员们更加的坚定了传承精神力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信念,成员们也是纷纷表示,时刻将抗洪精神记心中,把历史和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
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抗洪精神薪火相传。走出校门,宣讲抗洪精神是建工学院实践育人的一项举措。通过沉浸式学习、感悟、宣讲,宣讲团的成员们讲好了抗洪故事、传递了抗洪声音,让青年的思想有了传承,让少年有了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奋斗动力,用实际行动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