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10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12名学子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的重要传承地—湖口县付垅乡,开展了为期10天的爱心支教与深度文化研学活动。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将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

活动伊始,实践队前往付垅乡青阳腔文化陈列馆进行研学活动。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饶江钗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系统了解了青阳腔六百余年的历史脉络,重点学习了其高亢激越的唱腔特色、标志性的“滚调”艺术以及传承现状,并近距离观摩传统戏服、手抄剧本等珍贵展品,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一“戏曲活化石”的文化厚度。在专业指导下,队员们参与了戏曲妆造全过程,从勾画脸谱到穿戴华美戏服和头饰,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饶江钗选取《穆桂英下山》片段进行教学,细致传授唱腔与身段要领。


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融合青阳腔元素的特色课程。志愿者叶露将戏曲“甩袖”“云手”等身段融入现代韵律舞;书法课引导孩子们以“戏”“韵”“雅”等汉字为载体,探索戏曲纹样与书法线条的美学共通点。手工课堂成为创意乐园,孩子们通过剪纸创作青阳腔脸谱与戏曲窗花;美术课的“变脸”翻面画设计,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理解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


户外体育课创新地将青阳腔台步技巧融入传统游戏,队员张凯卓等指导孩子们挺胸抬头模仿身段,体验“小小戏曲演员”的乐趣。思想教育结合艺术熏陶,通过党史故事、中华美德教育及青阳腔经典唱段赏析,深化孩子们的文化认同;同步开展的防溺水情景模拟教育,有效筑牢了暑期安全意识。特别增设的红色电影赏析课,通过讲述先烈优秀事迹,将红色基因厚植于童心。


活动期间,实践队深入付垅村走访调研,实地了解青阳腔在当地的普及现状及乡村教育需求。村民们对大学生深入基层的行动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更以新视角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孩子们自信展示了活力四射的开场舞《向快乐出发》、铿锵有力的《少年中国说》朗诵、充满童趣的《勇气大爆发》手势舞以及深情动人的《微微》合唱。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唱响《小美满》,歌声中满溢着对这段夏日乡约的眷恋。最后,孩子们用平时表现积分卡兑换了心仪的文具奖品,与志愿者们依依告别,场面温馨感人。


短短数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所学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在乡村儿童心中悄然播撒下青阳腔的文化火种,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书写了生动的青春篇章。青阳腔的悠扬古韵,正借青年学子之手,在湖口乡村的童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绵延传承。
一审:张懿 二审:段雯 三审:黄国强